日期:2025-09-23 05:17:28
“同学们,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,梦想并非总是轰轰烈烈,它更多体现在平凡的坚守和持续的奋斗中。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,希望同学们珍惜当下,好好学习,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……”
9月19日,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孙寺镇初级中学,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,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莘莘学子的强军梦。
主人公崔道虎,这位从该学校走出去的“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”,带着满身的荣耀与故事,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。
重返母校,一身戎装的他步履坚定;与学生交流,他目光温暖而坚定。
“我的手机铃声是《少年》这首歌,每每听到这句‘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,没有一丝丝改变’歌词,都会让我想起30多年前,坐在台下那个憧憬未来的自己。”崔道虎深情回忆起在母校学习的点点滴滴,那时的教室、操场,学校的每寸土地,都留下了他少年时的足迹。
“当年,我在这校园里奔跑嬉戏的场景至今在梦中回放。至今,每当我生活中出现困扰时,我常回想读书这段无忧无虑的日子,每次工作中遇到需要知识去破解难题时,我尤其思念这里。”话语间,崔道虎满是对母校的感恩。
接着,崔道虎讲述了自己的军旅生涯。毕业后的他怀揣着一份“保家卫国”的朴素理想报名参军,成为了原第二炮兵部队的一员。“只听说是发射导弹的部队,当时心里别提有多美,觉得能像电视里演的那样,喊一声‘321点火’,按下按钮、导弹发射,那得多神气。”然而,当他真正进入部队、踏进阵地,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在大山深处,为导弹“筑巢”。
班长望着目光有些暗淡的崔道虎说:“咱们虽然看不见导弹飞天的那份荣耀,但每一块构筑的阵地,每一条铺设的电缆,都是在为祖国的安全筑起钢铁长城。”也就是这句话,让崔道虎明白了导弹工程部队的意义和所担负的艰巨使命。
入伍后,崔道虎通过努力学习、不断提高本领素质,练就了过硬的技能和精湛的技术。30年来,他和战友们转战大江南北,穿梭于无数无名坐标,先后参与完成30多项阵地建设任务,足迹遍布数十个省市。
崔道虎坦言,从初入部队的新兵,到如今的全能军士、军营创客,这条路,他走得并不轻松。面对施工阵地条件艰苦,危险重重,高空作业随时面临生命危险,他从未退缩。只因“宁可身上掉层皮,决不让导弹等阵地”这句誓言与他为伴。他带领技术攻关小组,先后研制出“自动除锈机”“钢板自动冲孔机”等设备,革新发明31项科研成果,改进创新5项工艺工法,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。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,更大大降低了施工作业风险。
崔道虎的故事,深深打动了台下的师生们,同学们凝神静听,眼中闪烁着感动与崇拜的光芒。
在互动环节,学生们踊跃提问。“军营生活苦不苦?”“面对困难时,您是怎么克服的?”……初二学生张可欣说:“看到崔叔叔满身的奖章,让我十分震撼,也让我明白了他荣获这些勋章的背后付出超出常人的艰辛和努力。听了他的故事,也让我明白,原来不只是上战场才算军人,每个岗位都是战斗的前线。我会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,今后再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勇敢面对,同时,也激发了我对军营的向往。”
面对向往军营的同学,崔道虎坚定地说:“穿上军装扛起了责任。这份责任,是对国家的忠诚、对人民的守护、对战友的承诺。今天我怀着感恩的心回到母校,就是想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,也希望将这种艰苦奋斗、勇于担当、爱国奉献的精神,能够传递给你们。”
作为曾是崔道虎的学弟,现如今是学校教务处主任的杨圣国,在听完崔道虎的演讲后告诉记者:“想都没想到,原来榜样离我这么近。学长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,作为校友感到自豪和骄傲,作为学校的一员,我们一定要把这种‘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’的奋斗精神融入到日常教学中,培养更多怀揣梦想,有担当、有本领的新时代好少年。”
活动最后,崔道虎为母校的学生们送上寄语:“做好每个“第一次”,通过初次尝试为今后的每次进取铺路;珍惜每个“不会做”,让难题成为你成长进步的动力、阶梯;坚持每个“我可以”,相信自己的潜力超乎想象,勇于做一切尝试。”
(大众新闻记者 蒋鑫)
券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